“双11”期间千万级交易额!长沙食品企业“飞起来”的秘决…
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2日讯(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)刚刚过去的“双11”,长沙不少食品企业收获到“秋天的喜悦”:淘宝、东京上卖得火热的小小鹌鹑蛋,40%来自一家名为“湖湘贡”的熟食加工企业; “双11”期间销售额突破500万的腊制品企业“乡恰坊”,在电商平台上同类产品的销量中名列前茅;销售鸡鸭副产品、海鱼制品、豆制品的绝艺食品在“双11”当天的销售突破1100万元…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成为“小巨人”的背后,有着共同的特点:在长沙市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之一打造过程中,加大企业“入规、升高、上市”和智能化改造“扩面”力度,许多企业搭乘产业发展列车实现转型升级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则着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,变“监督员”为“服务员”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,合力打造出一批食品细分领域的“小巨人”。

推动智能升级,“蛋司令”贡献2000多万元交易额
  长沙市有将近1300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,中小食品企业占到70%。中小企业强起来,食品产业根基才会厚起来。关键是如何帮助食品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。
  “湖湘贡”便是一家颇有代表性的企业。这家从事熟食生产多年的企业,在朝着深加工鹌鹑蛋的特色方向发展时,没有相应的自动化生产设备,人工成本开支大,生产效率低。
 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,企业抓住食品产业智能制造的机遇,按照 “精简产品种类,发展拳头产品;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、提升产品品质”的思路,自主研发了智能化的鹌鹑蛋剥壳、分拣、熟制、包装的智能生产线,迅速提升了产量,年销售由不到千万元跃升为近三亿元,成为不折不扣的“蛋司令”。仅 “双11”期间,这家企业为电商销售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交易量。
  记者了解到,目前长沙已有3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获评国家、省、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,目前还有160家食品生产企业在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升级。

挖掘企业优势,“乡恰坊”成网红腊制品
  “我们同区市场局因罚结缘,但监管部门没有一罚了之,而是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的发展路子。” 湖南乡恰坊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  “乡恰坊”负责人是从杭州返乡创业的IT人士。返乡后,他借助成熟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的优势,将创业定位于网络百货电商销售,同时也着手将长沙乡土食品卖向全球。
  “他们有营销和技术优势,但在腊制品生产环节有安全意识,但制作场所不符合规范生产的要求。我们对其原来的作坊进行取缔的同时,帮助物色到一处合适的、规范的生产场地,并在生产车间设计、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上跟踪指导,直到合法生产经营。”望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德山介绍。
  记者在该工厂的生产车间看到,十几间蓝色烘烤房一字排开,烤房里的架子上,一条条正在熏制的腊肉金黄剔透。该企业负责人介绍,生产出来优质、安全的腊制品,在团队技术和营销优势的推动下,在同类电商商品的竞争中一路高歌,今年的销售额在望突破7000万元。

解决企业难题,“旺旺乳”快步上马赢商机
  缩减行政审批时效,帮助食品企业快速地投放生产、进入市场竞争,市场监管部门在当好“接生员”这一角色上,采取保姆式服务。
  2016年,湖南旺旺集团大型智能乳饮新工厂计划于年底完成投产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,望城区市场监管局生产科在工厂建设过程中,主动对接省、市各相关部门,邀请评审专家对新工厂进行“体检式”指导服务,并针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30余项问题、近50项优化建议,与企业方、建设方反复沟通、调整,最终,企业原本需要三个月才能拿到了生产许可申请,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拿到,并得以迅速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。
  寓监管于服务中,在服务中体现监管,记者了解到,近三年来,望城区市场监管局为全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指导近120余次,帮助企业在厂房设计布局、工艺改造、品质提升、标准建立、品牌创建等方面,提出1100多项意见和建议。

记者观察
  “企业强,产业链就强。”长沙市委、市政府强调,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要做强市场主体。
 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长沙市传统优势产业,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宁乡经开区、望城经开区、浏阳经开区、隆平高科技园和金霞经开区五大产业集聚区。今年1月至7月,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957.8亿元,同比增长13%。
  如何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、美誉度?一方面,要靠企业做内功,加大设备升级、技术升级、工艺升级力度,进一步向智能制造、产业链高端、科技创新聚焦,以智能制造引领企业转型、产业升级。另一方面,还需要政府做好市场准入的“接生员”、企业发展的“服务员”、品牌战略的“指导员”和市场秩序的“监督员”,政企同向、合力而为,通过强链、补链和延链,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